Groupon上市时,他们仍持有14.7%的股权,是第二大股东,价值25亿美元。当然,Groupon最大的受益者是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他是该公司的天使投资人、联合创始人和最大股东。这还不包括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在IPO前通过出售旧股票套现的3.86亿美元。事实上,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早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时就有过类似的“套现”。后来Ha-Lo宣布破产,公司股东将破产归咎于之前收购Starbelly,引发了一系列针对莱夫科夫斯基的诉讼。
VC投资案例
点击上方蓝字“IT橙”。
每天了解一点创投圈
美国知名风险投资研究机构CBInsights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From Alibaba to Zynga: 40 Of The Best VC Bets Of All Time And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m》,统计了40个他们认为VC回报最好的案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这40个投资案例和回报:
1、WhatsApp:
脸书在2014年以22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这不仅创造了最大的并购交易;风投支持的公司的交易量,也给该公司唯一的机构投资者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带来了巨额回报。他们6000万美元的投资(A轮800万美元,B轮5200万美元),三年后变成了30亿美元。
2、脸书:
2012年,脸书通过IPO融资160亿美元,上市当天市值1040亿美元,为早期投资机构Accel Partners带来了巨额回报。2005年,该组织领投了脸书127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获得15%的股份,估值近8500万美元。
尽管Accel Partners在2010年出售了价值5亿美元的旧股票,但在脸书2012年上市时,它仍持有价值90亿美元的股票。这种巨大的回报直接让Accel的IX基金成为业绩最好的基金,当然也让脸书的天使投资人彼得泰尔获得了近2万倍的回报。
3、团购网
Groupon不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但对VC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投资。2011年,该公司上市,融资7亿美元,IPO市值近130亿美元。
新企业协会(NEA),一个早期的投资机构,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他们在2008年A轮投资了840万美元,获得了20%的股权。此后,他们不断增加投资。Groupon上市时,他们仍持有14.7%的股权,是第二大股东,价值25亿美元。
当然,Groupon最大的受益者是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他是该公司的天使投资人、联合创始人和最大股东。公司刚成立不久,他就和布拉德基威尔一起在天使轮投资了100万美元。当然,他自己投资了大部分的钱。
Groupon上市时,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持有21.6%的股份,按照当天IPO的市值计算,股权价值为36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在IPO前通过出售旧股票套现的3.86亿美元。
事实上,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早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时就有过类似的“套现”。1999年5月,莱夫科夫斯基和基威尔(他们合作很多)创立了Starbelly.com;2000年被Ha-Lo Industries以2.4亿美元收购,套现不少。
后来Ha-Lo宣布破产,公司股东将破产归咎于之前收购Starbelly,引发了一系列针对莱夫科夫斯基的诉讼。
在那些诉讼如火如荼、互联网泡沫急剧波动的日子里,莱夫科夫斯基写下了这句名言:“让我们开始开心吧??让我们开心吧??让我们公布一切吧??让我们对自己的预测充满信心吧??让我们把事情做到极致吧??让我们疯狂吧,不管谁对谁错??现在是时候激进了??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4、混凝土
值得注意的是,Cerent的联合创始人和发起人维诺德科斯拉当时是KPCB的合伙人。他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KPCB投资了6家公司5000万美元,获得了150亿美元的回报。后来,他还创立了自己的投资机构Khosla Ventures。
5、Snapchat
Snapchat于2017年3月上市,市值达到250亿美元。背后的早期投资人当然获利丰厚。光速创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在2012年5月向天使轮投资了48万美元(随后是持续投资,总投资额为800万美元),基准资本(Benchmark Capital Partners)是2013年初A轮的唯一投资者,投资额为1350万美元,回报相当不错。
以当天IPO的市值计算,Benchmark Capital Partners持有的股权价值高达32亿美元,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持有的股权价值20亿美元。
有趣的是,Benchmark的投资经理米奇拉斯基(Mitch Lasky)是Snapchat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的创业导师。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明镜和光速有些争执,他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光速创投合伙人公司(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负责这个案子的合伙人杰里米刘(Jeremy Liew)最初发现Snapchat起源于他合伙人女儿的介绍(在中学流行的使用只有三种:
愤怒的小鸟、Instagram 以及 Snapchat)、而 Liew 找到 Spiegel、让其接受投资更是一个百折不挠三顾茅庐的故事,不知为什么后面会出现问题,以致于 CB Insights 也感叹「which is not uncommon in the pressure-cooker world of early-stage startups, ambitious founders, and seasoned VCs」。
6、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
《糖果传奇》(Candy Crush Saga) 开发商 King 在 2015 年被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59 亿美元收购,其背后的投资人收益巨大。
2005 年就投资 King 的 Index Ventures,获得了 5.6 亿美元的回报;最大的回报当属持有 King 44.2%股份的 Apax Partners,其同样在 2005 年就投了 King,不过比起 Index Ventures 投资更多,毕竟当时 King 还濒临破产、距离其推出 Candy Crush Saga 还有 9 年的时间,于是 Apax Partners 一举投资 3600 万美元获得 King 接近 45% 的股份。
当 King 于 2014 年上市后,Apax 所拥有的股权价值虽然带去了 100 倍的账面回报,但却没有很好的机会变现退出,不过其拥有的股权却有很重要的发言权,在与动视暴雪的谈判中非常积极,最终从 59 亿美元的收购价中获得了巨额回报。
7、阿里巴巴
中国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 2014 年在美国上市,募资 220 亿美元,在创造有记录以来最大 IPO 的同时,也成就了其背后的投资人股东日本软银。
在 2000 年软银斥资 2000 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获得 34% 的股份,在 IPO 当日软银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持有 34.1% 的股份,以 IPO 当日收盘市值 2310 亿美元计算、软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市值超过 600 亿美元、回报超过 3000 倍,即便到目前,软银仍持有阿里巴巴 29% 股份。
8、京东
京东于 2014 年 5 月在美国上市,当天收盘市值约 290 亿美元,给早期投资人今日资本及操盘手徐新带去巨额回报。
在 2006 年刘强东计划募资 200 万美元、今日资本投资了 1000 万美元;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时挺身继续加投,今日资本在京东累计投资了约 3000 万美元,在京东 IPO 当日持有 7.8% 的股份,不考虑此前是否卖过老股、以 IPO 当日收盘价计算、今日资本持有的股份价值超过 26 亿美元、实现超过 150 倍的回报。
9、Google
Google 在 2004 年上市、IPO 当时市值 230 亿美元,给早期投资机构 KPCB、Sequoia Capital 带去了 43 亿美元的回报,高达 300 倍回报的背后,更重要是让 VC 穿越了泡沫危机、进入回报期。
早在 1999 年,KPCB、Sequoia Capital 等投资 Google 1200 万美元,不过很快就赶上了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更不会想到当年估值 1 亿美金左右的公司会在 2004 年 IPO 时达到 230 亿美金。
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在 Google 当时获得 1200 万美元的投资条款中,有一条是两位创始人要聘请一位外部 CEO 来管理公司,所谓「Adult Supervision 成人监管」。
后来两位创始人准备反悔、KPCB 负责的合伙人 John Doerr 甚至想到卖掉全部 Google 股份退出、当然后来双方谈妥了,Doerr 介绍的 Eric Schmidt 在 2001 年加入 Google 担任了 CEO。
10、Twitter
Twitter 于 2013 年在美国上市、募资 18 亿美元、IPO 当时市值约 142 亿美元,领投了 TwitterA 轮 500 万美元融资的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带来了 8.63 亿美元的回报。
Twitter 在 2007 年开始快速发展,USV 的合伙人 Fred Wilson 在机构的官方博客中专门介绍了 Twitter,认为其是现代互联网的关键服务之一、收入和商业模式可以延后再考虑。
正好 Twitter 当时在融资,很多投资机构都因为看不懂 Twitter、觉得 Twitter 缺乏收入也没有任何获得收入的计划,因为融资的目的是用来扩容服务、保证 Twitter 正常运营。这时候,理解、最懂 Twitter 的 USV 也就水到渠成的成为了 A 轮领投机构。
11、UCWeb
UC 被阿里巴巴在 2014 年收购,对公司约 47 亿美元的估值创造了当年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早期投资机构晨兴创投、策源资本收获很大,当然最大的还是收购方阿里巴巴自身。
从 2009 年 B 轮时就开始投资 UC、并不断加注累计投资 6.9 亿美元获得了 UC 66% 的股份,并购更为主动,更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补足了短板。很难说收购 UC 是直接的影响因素,但阿里巴巴的估值确实从 2012 年的 350 亿美元飙升至 2014 年 IPO 时的 1680 亿美元。
12、Delivery Hero
欧洲外卖公司 Delivery Hero 于 2017 年上市、市值达到 51 亿美元。这对于其最大竞争对手 Foodpanda 的拥有者、也是其自身最大机构股东 Rocket Internet 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回报时刻。
Rocket Internet 是来自德国的创业公司孵化器、其克隆模仿了很多美国公司模式、收益颇丰。在 2016 年将旗下 Foodpanda 出售给竞争对手 Delivery Hero、获得后者 37% 的股份。Rocket Internet 当时将经营困难的公司出售、本身就获得了 7.5 倍的回报;在 Delivery Hero 上市当日,又获得了近 3 倍的账面回报。
13、Zayo
美国光纤服务运营商 Zayo 于 2014 年上市、市值 45 亿美元并不高,但对于过去十年一直落后的行业来说,却是令人鼓舞的 IPO,背后的投资人终于有退出机会。收益最大的当属 Columbia Capital、在 IPO 当日持有 11.4% 股份,获得 5 亿美元左右的回报。
14、Mobileye
以色列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Mobileye 成立于 1999 年,2014 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 53 亿美元,2017 年 3 月市值 80 亿美元的 Mobileye 被英特尔 153 亿美元收购。
Mobileye 于 2003 年获得 1500 万美元 A 轮投资,投资机构主要来自以色列,包括 Colmobil Group、FIBI Holding、Solid Investment Bank 等,其中 Colmobil 是唯一一家在 Mobileye 上市后、没有出售过股票的投资机构,这样它一直持有的 7.2% 股权在 Mobileye 被收购时、价值达到 10 亿美元,获得超过 100 倍的巨额回报。
15、中芯国际(SMIC)
2002 年美国投资机构 NEA 投资中芯国际 9000 万美元、在 2003 年又投资了 3000 万美元,这笔总计 1.2 亿美元的投资,不到 2 年的时间、在中芯国际 2004 年 IPO 上市当日带来了超过 10 倍的回报。
16、美图
美图秀秀 2016 年在香港上市、募资 6.3 亿美元、IPO 当日市值 49 亿美元,创造了当年港股科技公司最大 IPO。这对其 A 轮投资机构创新工场而言,带去了超过 40 倍的回报。
17、Zynga
Zynga 在 2011 年以 70 亿美元的市值上市,创造了社交游戏的历史。这对于 Zynga 早期投资者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来说,是一笔巨大回报。在 Zynga 上市日、USV 获得近 4 亿美元的回报,回报倍数大概在 75 至 80 倍。
当时 USV 在 Twitter 的投资已经被验证成功,他们认为社交网络的平台效应大有可为,Zynga 虽然成立没到一年,但在 Facebook 上的用户发展很快,USV 在 2008 年领投了其 2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没过太久在 Zynga 的 28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时、USV 进一步追加投资。
18、Lending Club
美国借贷网站 Lending Club 于 2014 年上市、募资 8.7 亿美元、市值达到 54 亿美元。在 2007 年就投资了 A 轮的 Norwest Venture Partners、Canaan Partners 等获得超过 50 倍的回报。
当然,对第一次在没有参与前几轮融资、就直接投资 Lending Club 的 D 轮的 Union Square Ventures(USV)而言,这笔交易也有别有意义。毕竟对 USV 而言、偏好早期投资、并希望持有相当比例的股权。
19、Genentech
20、Stemcentrx
肿瘤领域的生物制药公司 Stemcentrx 是另一家给风险投资人带去巨额回报的公司。2016 年 4 月上市制药公司 AbbVie 宣布 58 亿美元收购 Stemcentrx,其中约 17 亿美元归属于该公司的最大投资者 Founders Fund,后者累计投资了接近 2 亿美元。
21、Workday
人力资源 SaaS 公司 Workday 在 2012 年 10 月上市时募资 6.37 亿美元、IPO 当日市值 95 亿美元、创造了自 Facebook 上市以来、科技公司最大 IPO 市值。对其早期投资方 Greylock Partners 而言,获得超过 7 亿美元的回报。
值得留意的是,Workday 是一家从成立日起就由 VC 驱动的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及 CEO Aneel Bhusri 同时也是 Greylock Partners 的高级合伙人。他参与和见证了消费互联网(To C)在美国的巨大变化,认为企业服务领域也将发生同样的转变,于是创办了 Workday。
22、Rocket Internet
Rocket Internet 作为德国乃至欧洲最有名的创业公司孵化器,于 2014 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募集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资金、IPO 当日市值也达到 85 亿美元,是当时德国最大科技公司 IPO。
Rocket Internet 由 Samwer 三兄弟在 2007 年创办,被称为克隆工场,借鉴大量国外现成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这样现金流比较好,不太需要融资。
直到后来有了更大的资本计划,Rocket Internet 才在 2013 年进行第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Access Industries、Holtzbrinck Ventures 和 Kinnevik AB,融资 5 亿美元、出让 24% 股权、估值接近 21 亿美元,按照 2014 年 IPO 计算、有 4-5 倍的回报,在不到 1 年的时间内就实现这样的成绩,确实是比不错的投资。
23、趣店
趣店是中国这波互联网金融创业浪潮的典型公司,虽然现在说这家公司成功、还为时尚早,但对投资机构而言、却是一笔好买卖。
趣店很好的融合了创业热点、快速融资、关键战略合作伙伴,于是在创立不到 4 年的时间里就上市,2017 年 10 月 IPO 募资 9 亿美元、市值超过 110 亿美元,其早期投资机构蓝驰获利颇丰,从 A 轮一直追投最后一轮的源码资本、战略入股并且给予很大流量及资源的蚂蚁金服同样获得不错的回报。
24、Acerta Pharma
抗癌药生物技术公司 Acerta Pharma 在 2015 年被制药巨头阿斯利康 (Astra Zeneca)40 亿美元收购 55% 的股份,带来了 2015 当年生物制药领域的最大退出案例。
Acerta Pharma 在 2013 年成立,旨在为癌症患者提供新的靶向疗法,其融资很快、没有新闻稿披露,直到 2015 年被收购才有更多投资细节,显然该公司被收购,对于其 A 轮机构投资者 BioGeneration Ventures、Brabant Development Agency、Frazier Healthcare、OrbiMed Advisors 以及 B 轮投资者 T. Rowe Price 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回报的退出。
25、Nexon
韩国游戏巨头 Nexon 于 2011 年 12 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12 亿美元的市值创造了当年日韩游戏行业最大的退出项目。
Nexon 早在 1994 年就成立了,但直到 2005 年才有了第一轮融资、也是该公司拟唯一一轮已知的风险融资,由 SoftBank Ventures Korea、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联合投资,显然 Nexon 在 2011 年的上市、给这 2 家投资机构带去了巨额回报。
26、Zalando
德国电商平台 Zalando 于 2014 年 10 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达到 68 亿美元,是其投资人 Rocket Internet 投资组合中回报最大的一笔投资。
Zalando 在 2008 年成立,很快就在当年被 Rocket Internet 投资、并逐步获得了大多数股权进行了控股。随后 Zalando 在德国、奥地利等地区业绩快速增长,2010 年 8 月就获得 4.84 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 Holtzbrinck Ventures、Kinnevik AB、Tengelmann 等,这轮融资后 Rocket Internet 仍持有 59% 股份。
后来 DST、JPMorgan Chase 等不断投资,Rocket Internet 卖出了一部分老股,在 Zalando 上市时、Rocket Internet 仍持有 17% 的股份,可想回报多大。
27、神州优车
神州优车和趣店一样,融合了创业风口(共享租车)、快速融资并挂牌(成立不到 2 年)、关键战略合作伙伴(脱胎于神州租车),典型的资本游戏背后带来了很大的资本回报。
神州租车在 2015 年 1 月正式发布神州专车业务、成立神州优车,半年后获得 2.5 亿美元 A 轮投资、估值 12.5 亿美元,其中神州租车出资 1.25 亿美元、另外 1.25 亿美元来自于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联想控股;3 个月后又获得 5.5 亿美元的 B 轮投资、估值 35.5 亿美元;2016 年 7 月神州优车挂牌新三板,估值 55 亿美元。
神州优车赶上滴滴出行、Uber 中国的出行大战,获得融资红利,不仅对于神州租车而言回报颇大,对于华平投资、联想控股也是如此。
28、Webvan
生鲜电商 Webvan 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互联网泡沫危机的失败案例来进行介绍的,事实上,从 VC 投资角度来看,Webvan 算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Webvan 成立于 1996 年,在 1999 年上市募资 4 亿美元、市值达到 79 亿美元,上市当天股票上涨 65%,对其背后的投资机构 Sequoia Capital、Benchmark、Softbank 而言,是个不错的成绩。
早在 1997 年 Sequoia Capital、Benchmark 投资了 1050 万美元的 A 轮、1998 年 Softbank 领投 3500 万美元的 B 轮,1 年后公司就 IPO 上市,算是不错的成绩。不过后来 Webvan 赶上互联网泡沫危机、再加上扩张和烧钱、最终在 2001 年就破产,确实嘘唏不已。
29、Qualtrics
美国 SaaS 公司 Qualtrics 于 2018 年 11 月被 SAP 斥资 80 亿美元现金收购,这是有史以来 VC 支持的 SaaS 软件公司的最大收购交易。
Qualtrics 成立于 2002 年,由 Smith 兄弟和他们的父亲共同创办,从家里的地下室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自我造血、经营产品获得收入,并且还拒绝投融资。
在 2012 年该公司营收 5000 万美元时,就拒绝了一笔 5 亿美元的收购。不过也正是那次拒绝、让 Ryan Smith 决心做一家有董事会规范化运营的优秀科技公司,于是在 2012 年接受了 Sequoia Capital、Accel 合计 7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并在 2014 获得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领投的 1.4 亿美元 B 轮、2017 年又融了 1.8 亿美元 C 轮,并在 2018 年提交了 S-1 准备独立 IPO,不过最终还是接受了 SAP 80 亿美元的收购,其背后有限的几家投资机构获得巨额回报。
30、Mercari
日本二手交易平台 Mercari 在 2018 年 6 月上市、创造日本当年最大规模 IPO、募资 12 亿美元、收盘市值达到 74 亿美元。这意味着其早期投资机构 United Inc 的回报超过 130 倍,早在 2013 年,United Inc 作为唯一的投资方在 A 轮投资了 300 万美元,5 年后这笔投资超过了 4 亿美元。
31、蔚来汽车
32、美团点评
美团点评 2018 年 9 月在香港上市,募资 42 亿美元、IPO 当日市值 550 亿美元,对于红杉资本而言手里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 49 亿美元、回报也超过 12 倍。
红杉中国(Sequoia Capital China)在 2010 年美团刚成立时就不断投资美团、并持续加注累计投了超过 4 亿美元;同时红杉还是大众点评的早期投资方,在 2015 年双方的合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3、小米
小米 2018 年 7 月在香港上市,募资 60 亿美元、市值达到 540 亿美元,最大的赢家当属 8 年陪跑小米的晨兴资本,整体回报超过 40 倍,如果用 A 轮的 500 万美元计算、则是高达 866 倍的回报。
34、拼多多
拼多多 2018 年 7 月在美国上市,募资 16 亿美元、市值接近 300 亿美元,成立仅仅 3 年的拼多多、背后的投资人得到了很高、很快的回报。
35、饿了么
饿了么在 2018 年 4 月被阿里巴巴 95 亿美元现金收购,在创造当年本地生活领域最大并购交易额的同时,饿了么背后的投资人金沙江、红杉资本、经纬中国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回报、而且是现金的回报。要知道饿了么投资人朱啸虎认为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一笔全现金收购。
36、Adyen
荷兰支付科技公司 Adyen 于 2018 年 6
ceo创业之路案例
一家企业、公司,或许最有话语权就是CEO,他发出的声音代表公司的态度,他的想法也指挥着公司的理念。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ceo 创业之路 案例相关 文章 。
ceo创业之路案例:
挖财CEO李治国:从口碑网到挖财 不安分的创业之路
海贝,是中国最早的古代货币,也是挖财CEO李治国的“花名”。
阿里巴巴第46号员工、口碑网创始人、阿里云组建者、快的打车、蘑菇街等 创业项目 的天使投资人,挖财董事长兼CEO……仅仅38岁,李治国就已经拥有了如此之多的头衔,他的创业旅程,一直未停歇。
在鼎园·九礼见到李治国,一袭白T恤加牛仔裤,始终保持“暖男”式的笑容,随和而淡定。一进门,他就说:我知道有很多阿里人住在这。
从阿里“两进两出”
不安分的他爱上创业
离开阿里创业的人并不少,像李治国这样两进两出的却不多。
1999年,李治国加入阿里,成为第46号员工;2004年 离职 ,用仅存的8万元资金创办了口碑网;阿里并购口碑网后,李治国重回阿里;后来又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人;到了2013年,李治国正式加盟挖财,出任CEO,开始了他的新一轮创业。
虽然已经离开阿里,但李治国身上还是有着阿里的烙印。比如挖财的员工都有自己的花名,他自己叫“海贝”,意为中国最早的货币,他的办公室被叫做海滩。而说起和家园小区,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很多阿里的人住在那。
李治国觉得,创业是让他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业。“投资只是说明一个人的眼光好,而创业考验的是能否带动一个团队,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需要理论结合实践,比投资更具挑战性。”李治国说。
正是因为喜欢挑战新事物,李治国 总结 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而创业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不断地“折腾”。
让李治国觉得更加幸运的是,自己选择了互联网这个行业。他说:“互联网行业是横向的,它可以和所有的纵向行业有所交集,我认为互联网是继电和蒸汽改变世界之后,又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
在交谈中,笔者时刻能感受到李治国对互联网事业的热爱,他感慨说:互联网的魅力,就是基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这种思维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行业。
鼎园·九礼二期即将推出的定制精装,也和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基础的理念不谋而合。鼎园·九礼根据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以三套大师级精装修样板方案为基础,进行个性化设置,甚至空间格局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最适合的装修方案。这样一来,既让用户脱离了自己装修的奔波劳累,也摆脱了传统精装修的千篇一律,优化了体验感。正因为如此,定制精装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不少购房者的推崇。
接受质疑到羽翼渐丰
保持初心等风来
与阿里巴巴一样,挖财最早的发源地也是湖畔花园,对于有阿里渊源的人来说,这里是福地。
从最早公司只有几个人,发展到2013年也只有30几个人。后来李治国出任CEO,短短两年,挖财已经发展到三百多人的规模。
现在,挖财在互联网金融大厦租下三层办公楼,电梯打开之后,明亮的白色很温暖的原木色调映入眼帘,明亮通透的办公空间,即便是在阴雨天也让人心情一下子明朗起来。整个办公区全部打通,就连会议室都是用透明玻璃来隔断,还用“纽约”、“巴黎”、“法兰克福”来命名,也成了同事之间的乐趣所在。办公区还设置了母婴室、 台球 桌、休息区,透露出人性化的氛围。
李治国回忆起做挖财的初衷,原因很简单,他花了30块钱在淘宝上买了一款记账软件,但体验感非常差。当时他就决定做一款好用的记账软件,方便更多人管理自己的钱。
于是,李治国想以美国的Intuit公司为样本,寻找伙伴一同开发这个记账软件,然而他受到的质疑远大于认同。Intuit在美国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而由于中国和美国市场的巨大差异,李治国被问到最多的就是:用户哪里来?
但李治国没有就此放弃,他投入了30万人民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发出了挖财。上线之后,一开始每天有几个下载量,后来逐渐增多到几十个、几百个,李治国这时候发现,他找准了一种需求。
随着用户日益增多,李治国也发觉到,挖财的功能不能局限于记账,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发展空间。“富人都有自己的资产管家,而对于工薪阶层,没有人帮他们管钱,所以挖财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记账,而是要做老百姓的全方位资产管家。”李治国说。
而中国数亿工薪阶层的庞大基数,也让李治国看到了市场需求。挖财陆续推出了理财、借贷等多种服务,把理财工具和金融服务结合在一起,通过大数据分析,给每个用户相应的理财建议。现在,用户在挖财上可以很轻松地买到理财产品,接下来还将有股票基金、货币基金产品陆续上线。
如今,挖财app的累计用户已经过亿,单是理财额度就已经超过200亿元。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一头猪都能飞起来。而李治国认为,在互联网行业,没有几个人是孔明,大多数人无法判断风什么时候来、会不会来,如果你提前站在了风口,记得坚持初心,专注用户,这样当风来了的时候,你就是站在第一排的人。
工作狂也爱家
霸道总裁其实是暖男
在鼎园·九礼见到李治国,一袭白T恤加牛仔裤,目光平和,笑起来的样子很符合着时下流行的“暖男”形象。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迭代和更新,使得李治国和他的伙伴必须跑起来,才能跟上行业的脚步。因此,他常常和互联网金融界的达人畅谈至深夜,交流创业方向;或者和公司的小伙伴一同探讨业务,进行思想碰撞。
因为这样的工作节奏,李治国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还被太太称作“工作狂”。“对于创业人来说,千头万绪都要解决,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太太还是蛮理解我、支持我的。”李治国说。
而为了兼顾家庭,李治国每周末会抽出一天时间陪伴家人,全家一起到近郊游玩,这对他来说,也是最为温馨的时刻。而打开李治国的朋友圈,背景图就是他太太和儿子的合影,也足以见得他对家庭的珍视。
在太太眼里,李治国是一个工作狂人,但对公司里的员工,他却展现出贴心的一面。就在刚刚过去的六一 儿童 节,挖财公司里面布置了充满童趣的儿童游乐区,还准备了小零食,让周一放假的小朋友可以和爸妈一起上班。
如今,李治国即将迎来家庭的新成员,对于居住环境,李治国并不追求过多的奢华,而是更看重空间的舒适度。因为喜欢一家人在舒适空间进行互动的感觉,李治国对有天有地的别墅生活非常向往。在豪宅设计大师戴昆操刀的鼎园·九礼样板房中,李治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拿起手机拍了好些照片,发给她的太太。
“我喜欢居住的地方空间宽敞,最好有大大的阳台和院子。和家园氛围幽静,不会被外界嘈杂所干扰,绿化、环境都很好,这一点无可挑剔。”李治国说,鼎园九礼符合他对居住的一切想象。
ceo创业之路案例:
李平义——发网CEO创业之路
李平义,汉族,男,生于1973年,上海发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发网CEO,全面负责发网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2006年,李平义创新性的提出电商仓配一体化的服务概念,首次将第三方电商物流引入到电商供应链中,明确了第三方电商物流对于电商发展的战略意义,引起国内多家媒体的强烈关注,由此拉开了第三方电商物流独立发展的序幕。
从业经历
李平义拥有14年物流行业信息化及管理咨询从业经历,担任过中国物流资格证培训高级讲师。
创业经历
1999年的“72小时网络生存大赛”可以算是电子商务的启蒙。这场“电子商务启蒙运动”无意中给了李平义灵感。当时都说电子商务三大瓶颈,安全、支付和物流,于是上海铁道学院运输管理专业 毕业 的他抓住“物流”的机会,2000年与一个澳洲人合作,开发物流软件,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
2000年创建物流软件公司,为熙可、佳宇,盛辉,日产,五十铃,上海粮油集团等提供专业物流信息系统服务;2005年公司被并购成功退出。 2006年创立上海发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发网),在上海、广州、天津、成都、吴江、嘉善建有运营中心,致力于为电子商务提供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一体化的物流运营解决方案。
ceo创业之路案例:
心动游戏CEO黄一孟:从辍学开始的创业之路
放着大学不念而去创业,即使有比尔盖茨的成功先例,在中国社会也是一件足以让人惊奇侧目的事,更何况这事还发生在十多年前。
2003年,这个退学去创业的年轻人叫黄一孟。
约访黄一孟,是在他的公司,心动网络如今占据着万荣路700号园区内2A这一整栋建筑,由此,便可窥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创业者已在创业路上收获了不小的成绩。
一身休闲打扮的黄一孟出现在记者面前,黑衣黑裤黑框眼镜,外加一双球鞋,“我大学里是体育特长生,打 篮球 的”,这和他外形给人健康活力的感觉很是符合。
虽然稍许“冒犯”,但作为工作需要,一开始采访记者就绕不开年龄问题。“我是82年的。”细细数来,今年32岁的黄一孟,创业已经11年之久了,从入不敷出到年营收超10亿,他的创业史用互联网语言来说就是“屌丝到高富帅”的蜕变。
黄一孟的辍学创业之路
黄一孟的 创业 故事 要从辍学前开始说起。
2000年,黄一孟考入上海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学的是管理,但他对计算机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学习之余,他和几个伙伴接起了项目、做起了网站,创业的种子就在不知不觉间开始萌发。
到大二那年,黄一孟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退学去创业。
为什么非要退学创业?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黄一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觉得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自己却有很多事情想立刻去做”,退学创业似乎就成了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时相对于其他同学,我已经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收入方面的自信也帮助我说服了父母。”当然,黄一孟并不否认,“当时年轻,觉得我和比尔盖茨一样辍学去创业,是件挺牛逼的事情。”
2003年,黄一孟和没有退学的大学同学戴云杰等人一同创办了VeryCD,他们最早把P2P下载软件“电骡(eMule)”引入国内,并打出了“分享,互联网”的 标语 ,组建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分享社区。
创业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者才真正明白。“我至今记得第一个租下的办公室在天山路天原二村的民居里,当时的租金是一个月1000元。房子不过十来平米,只够容纳我们三、四个人在里面工作。”黄一孟告诉记者,大概三个月后,他们搬到了江苏路上一间稍微大一点的民居,他和另一位创业者“分享”两室一厅,一人一间。“到现在,我们一共搬过9次家,每一个地方都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谈到创业之难,最让黄一孟感慨的是和现在创业环境的对比。那时候根本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就连天使投资人也很少。“现在 互联网创业 的环境好太多了,当年我们什么都要靠自己,租房、买家具、招聘、发工资等等,什么都是现学现用。”
对于20刚出头的黄一孟,年轻既是他的劣势也是他的优势。没有太大的负担,没有家庭压力,凭着一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成为他生活的大部分。虽然创业的路上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他说,自己从没想过放弃,黄一孟笑称,“现在想起来都不太可能做到。”
就这样,在黄一孟和伙伴们的努力下,VeryCD的用户数量快速上升,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影视、音乐、游戏资源分享网站之一,网站流量更是挤进了世界网站排名的前100位,而一开电脑就打开电骡软件挂在网上下载资源,也成为许多网民的习惯。
黄一孟用“幸运”来形容自己在互联网上挖到的第一桶金。“2003年,我选择创业时,正值互联网行业刚刚兴起,真正做的人还不多,起步早很关键。如果等大学毕业再做这件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了。当时那个时点,我是幸运的。”
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当记者假设,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当年再给你选择一次,你会怎么做时,他的答案很坚定:“我依然会选择退学去创业。”
成功转型
尽管VeryCD声名在外,但直到2010年,黄一孟都还必须承认,“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公司,规模一直徘徊在30人左右,且每年的利润仅仅100万元上下。”
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得黄一孟陷入深思,问题似乎出在VeryCD所处的视频行业上,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都不清晰,几乎所有的视频类网站都过度依赖 广告 收入。与此同时,由于网友在VeryCD上分享的内容中包含大量盗版影视、音乐、游戏资源,VeryCD还面临着很高的法律风险。
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网页游戏。十年前,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比较简单,盈利靠广告,电子商务也不发达。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互联网的玩法完全不一样了。对于黄一孟和他的团队来说,他们的转型掐准了好时机。
目光转向网游,用黄一孟的话来说,是去做了一个离钱比较近的行业。在黄一孟看来,做网页游戏和做网站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对服务器技术体系的 经验 以及对互联网用户心理的了解都可以有效“移植”。而此前他和戴云杰在玩某几款“特别好玩”的网页游戏时也分别买过付费道具、充过值,这让他们觉得做网页游戏至少在“找到一个模式赚钱”方面不再会令他们纠结。
事实证明,他们的路走对了,创业的前8年,公司的人员和营收都卡在较低的数字上,而从2010年开始,公司迎来了快速爆发的发展阶段,如今,公司上下有400多人,2014年,心动网络的年利润达到了一个多亿。
在做大做强公司之余,黄一孟也不忘帮助那些对创业有热情的年轻人。一方面是鼓励内部员工创业,在心动网络,公司内部的项目会让研发团队持有一些股份,到后期如果做得足够好,可以把项目拿到市场上直接融资,项目团队也可以谋求自身的新发展。另一方面,心动网络也会投资公司之外一些有成长性的游戏项目,目前已经投了近10个项目。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创业。”黄一孟觉得,创业者身上要有一种特殊的精神,能够肩负起更大的压力。
别为创业而创业
谈起 教育 部支持大学生休学去创业的新政,黄一孟以他和戴云杰的例子“现身说法”。黄一孟辍学了,但他的合伙人戴云杰却在父母的要求下坚持完成了大学课程,创业、学业两头兼顾非常辛苦,他花了6年时间才修完学分,拿到毕业证书。黄一孟说:“当年有这个政策的话,他或许就不用退学了,这个做法很好,让大学生创业的尝试成本变低,只是休学的话,相对有退路。”
作为创业成功者,如今的黄一孟常被要求发表对“创业”这件事的看法,他的分享往往十分“接地气”。
黄一孟说:“创业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当老板没有想象的光鲜,如果不是非常喜欢,过程会很痛苦,只有喜欢才能坚持。”就像他本人,坚持做网站做了那么多年,虽然最后也没做到理想中样子,但在坚持的过程中,技术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再去做网络游戏,这些自然变成很强大的助力。
黄一孟还说:“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如果没有想到好的点子,可以先去工作。”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没准能结交下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再者,参加工作也是一个对组织的架构、规模以及人员管理积累经验的机会。
虽然辍学之后,黄一孟再没有回到过校园系统地学习,但他现在反倒愿意告诉大学生好好珍惜求学的时光。“创业很多年之后,我发现学校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里能接触和掌握到的信息比我们那个年代要多得多,关键看你如何自我规划。”说起校园,黄一孟还提到,2011年,心动网络去自己的母校上海大学校招,他曾站在讲台上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他创业的心路历程,校园给他的感觉仍然像多年前那般亲切。
从上海起步,在上海茁壮,毫无疑问,黄一孟对上海的创业环境有发言权。不少人会评价说,上海创业环境并不尽如人意。而黄一孟不这么看,除了创业成本确实相对高之外,上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在上海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和合作伙伴。此外,作为上海人,黄一孟非常认可上海这座城市的契约精神,这对创业者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环境,而且现在上海方方面面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也很多。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前辈,黄一孟还在采访中为年轻创业者指明方向,他说,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起来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领域还是空白,挑一个垂直细分的市场去做,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当然,对于自己的心动网络,黄一孟更是“野心”不小,他坦言对目前公司的运营状况不算特别满意,他认为,公司还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2015年的期望:争取要有非常棒的手机游戏产品上线,新一年也会考虑尝试更多的新业务。
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是什么?
通常市场按投资方式和操作风格将私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其一、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新近成立或快速成长的新兴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基金通常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或早期阶段,有业务发展或产品开发计划的公司,这类公司由于业务尚未成型,与一般意义上私募股权投资中财务合伙人角色有所区别,所以很多时候将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区别分类。在业界比较有名的风投基金包括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和红杉资本等。典型案例如百度,IDG以120万美元投入百度,随后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IDG获取了近1亿美金的回报。
其二、产业投资基金:即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投资处于扩张阶段企业的未上市股权,一般不以控股为目标。其寻找的公司需相对成熟,具备一定规模,经营利润高,业绩增长迅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并在本行业内建立起相当的进入屏障。典型投资代表有高盛、摩根、华平等。典型案例如蒙牛、分众传媒等。据统计,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市场VC的投资案例中,早期和发展期企业投资总额分别比扩张期企业低156%和14.92%,加之传统行业的持续受宠,产业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和投资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企业在获得资本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投资方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产业只持。
其三、并购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扩展期的企业和参与管理层收购,收购基金在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行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占据每年流入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超过一半,相当于风险投资基金所获资金的一倍以上。
但其在中国却长期扮演着配角角色。最主要的原因是,无论国企或民企,中国企业普遍不愿意让出控制权。企业控制权的出让还有赖于突破制度、舆论瓶颈,以及国人的民族情节,这都需要时间。典型案例如凯雷收购徐工案等。
如根据私募股权投资投入企业的阶段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可分为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以及PIPE(上市后私募投资)等等,或者分为种子期或早期基金、成长期基金、重组基金等。
而根据私募股权投资的对象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又被分为创业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只柱产业投资基金和企业重组投资基金等类型。
当然市场中还存在一些独特的投资基金,比如说天使投资,其最初是指具有一定公益捐款性质的投资行为,后来被运用到风险投资领域。其投资者被称为天使投资人,主要投资于一般私募基金不愿投资的小额项目上,瞄准的一般都是一些小型的种子期或者早期初创项目,一笔投资往往只是几十万美元,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到企业的成长中去。由于是自己亲力亲为,其投资速度相对较快,投资成本也较风险投资低得多。
目前一般的私募基金,资金规模多在1-3亿美金左右,投资方向也比较专注于投资人熟悉的领域,比如目前热门的TMT、医疗器械等行业,投资项目一般控制在15个以内,投资的初始金额一般在1000万美金以上,有时项目极具吸引力时,也会出现500万美金的小额投资。当然还有一些大规模的私募基金,资金规模数十亿美金,他们的部分资金更多的关注于传统行业和服务行业。
天使投资人的主要类型
这类天使投资人经验比较丰富,其中不少人是退休的投资银行家和创业投资家。他们选项目不是注重行业,而是注重机会。他们认为,机会比行业更重要。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较强的项目鉴别能力,因此,投资不是专业化,而是多元化。在投资过程中,他们愿意帮助公司成长并为此而感到快乐。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说,“最有意思的活动还是帮助年轻公司成长,这是我这辈子以来一直做的工作。”因此,他们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公司的管理。他们拥有强大的联合投资者网络,可以联合起来进行杠杆投资。他们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一般在5万—25万美元之间,且要求所投的项目离家不远。他们与被投资的公司之间,既进行权益性的投资,也进行债务式的融资。这类天使投资人一般都希望在适当的时候退出,而退出的渠道是公司收购和公开上市。这类投资者还喜欢做跟随型投资者,即他们希望在自己投资之前,该公司已有一位主要投资者,这位主要投资者对公司很了解,能对公司提供许多帮助,且已投入100万美元以上。有了这样的投资者在前,自己再搭便车,则投资就比较安全。 一般来说,天使投资人从不寻求媒体的帮助,也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但他们并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相互之间互通有无,寻找好的项目。他们手中并不缺钱,而是缺项目,他们喜欢交流,分享项目资源。天使投资团体会有一个联动效应,对于创业者来说,天使投资人是隐蔽的,但融资者找到一个也就找到了好多天使投资人,他们互相信任。另外,天使投资人也喜欢一起投资项目,一则是分担风险,二则是可以因此扩大资源。